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法律框架 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》及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》,施工单位必须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,明确项目负责人至一线工人的逐级职责。需制定用火、用电、易燃易爆材料管理等专项制度,并与当地消防部门建立联动机制。
技术规范
严格执行《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》(GB50720-2011),要求:
动火作业前清理可燃物,无法清理时需用不燃材料覆盖;
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≥5米,距明火作业点≥10米;
临时用房燃烧性能等级需达A级,层数不超过3层,每层面积≤300㎡。
火灾风险隔离
动火作业:实施“三必须”原则:
必须持证上岗;
必须开具动火证,明确时间、地点、监护人;
必须配备灭火器及集火斗(高空作业)。
材料管理:
易燃易爆品专库储存,出入库登记,与作业区防火间距≥15米;
可燃材料堆场与在建工程间距≥10米,采用防火布苫盖未清运杂物。
电气安全管理
临时用电由专业电工敷设,实行三级配电,配电箱每日领取、用完收回;
禁止私拉乱接,配电屏2米内禁堆可燃物,5米内禁设易燃作业区;
宿舍区禁用大功率电器,插线板严禁放置床铺。
消防设施配置
给水系统:临时消防管网随工程进度同步安装,消火栓间距≤120米,保护半径≤150米;
灭火器材:重点部位(如动火区、配电房)按每百平方米1具ABC干粉灭火器配置;
疏散通道:设置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,疏散楼梯≥2部(层数≥3层或单层面积>200㎡)。
三级教育
入场前完成消防法规、火灾危险性、灭火器材使用等培训,考核通过方可上岗;
特殊工种(电焊工、电工)需持应急管理部核发证件,定期复审。
应急演练
每季度组织综合演练,模拟火灾报警、初期扑救、人员疏散全流程;
演练后评估响应时间、器材使用熟练度,优化应急预案。
电焊作业火灾
案例:东莞华为实验室火灾因焊渣引燃聚氨酯材料,致3死。
改进:强制使用阻燃型安全防护网,五级风力以上禁止室外动火。
电气火灾
案例:西安银行大楼火灾由违规电焊引发,过火面积300㎡。
改进:推行电气线路穿管保护,安装漏电保护器,每日巡查线路。
宿舍火灾
案例:山西寿阳宿舍火灾因电热毯故障,致8死5伤。
改进:宿舍区禁用电热器具,设置独立吸烟区,配备烟蒂专用水桶。
智能监控
部署热成像摄像头,实时监测电气柜、动火区域温度异常;
使用无人机巡检高层脚手架,自动识别防火布覆盖漏洞。
数字化管理
建立消防信息化平台,整合动火审批、隐患排查、培训记录数据;
通过APP实现“隐患随手拍”,整改闭环率需达100%。
关键指标
消防器材完好率100%;
用电安全隐患整改率100%;
火灾事故发生率控制为0。
评估机制
每半年开展全面安全评估,依据事故数据、演练反馈调整防控策略;
对违规操作实行“一票否决”,纳入绩效考核。
通过上述措施,可构建“制度-技术-人员”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,实现消防工程施工现场的本质安全。
下一篇:没有了!